突破性技术将电池容量保持率提升7倍,运行时间延长两倍

   2025-07-22 kongyu900
核心提示:配备MoS2涂层集流体的电池可稳定运行超300小时。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经济高效的二维材料,可将下一代无负极全固态电池(AFASS

配备MoS2涂层集流体的电池可稳定运行超300小时。

图片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经济高效的二维材料,可将下一代无负极全固态电池(AFASSB)的寿命延长七倍。

由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KRICT)的Ki-Seok An博士和Dong-Bum Seo博士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二硫化钼(MoS2)薄膜涂层,能显著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

该MoS2薄膜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生长在不锈钢(SUS)集流体上,充当牺牲层,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与锂发生反应。

这种与忠南大学Sangbaek Park教授及其团队合作设计的新型材料,有望为制造更耐用、更紧凑、更安全且完全摒弃传统负极的电池铺平道路。

革命性技术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依赖液态电解质,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充电过程中锂枝晶生长相关的风险。

锂在负极表面不均匀沉积会形成针状结构的枝晶,可能刺穿隔膜,导致短路甚至热失控。

相比之下,固态电池(SSB)用固态电解质(SE)替代了易燃的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大的能量密度以及更稳定的性能,尤其在低温环境下。

图片

同时,无负极固态电池(AFASSB)被广泛认为是电池技术的下一个重大飞跃,因为它们在制造过程中省去了负极。在首次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并直接在集流体上沉积,形成锂层。这种设计显著减小了电池体积,同时提高了能量密度。

但这种性能提升是有代价的。在固态电解质(SE)与集流体(CC)界面处反复进行的锂沉积和剥离,常导致界面不稳定,从而引发锂沉积不均、枝晶形成和循环寿命缩短。

尽管银(Ag)和铟(In)等贵金属涂层已被用于稳定SE-CC界面,但其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工艺仍阻碍着商业化进程。

接近实用化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该团队将目光转向了二硫化钼(MoS2) ——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二维材料,以其在半导体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而闻名。

他们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将低成本的MoS2纳米片薄膜涂覆在不锈钢集流体上,为传统的贵金属涂层提供了一种可扩展且更经济实惠的替代方案。在循环过程中,MoS2与锂发生转化反应,形成金属钼和硫化锂(Li2S)。

这个动态界面层起到了缓冲作用,改善了锂亲和性并阻止了危险枝晶的形成。因此,配备该涂层的电池比未涂层的电池寿命显著延长,性能更优。

图片

在实验室测试中,配备MoS2涂层集流体的电池稳定运行超过300小时,这比使用裸不锈钢集流体(约95小时后发生短路)的电池运行时间长两倍多。

全电池原型同样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初始放电容量提高了1.18倍(从136.1 mAh/g增加到161.1 mAh/g),并且在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提升了七倍 —— 从8.3%提高到58.9%。

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KRICT)院长Young-Kuk Lee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这是一项核心的下一代技术,有望加速全固态电池在各种应用中的商业化。”他补充道,尽管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团队预计该技术将于2032年做好实际应用的准备。

该研究已发表在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上。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