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为9%和3%,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环比增速分别达到22%和30%,近三成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超30%。
业内人士认为,受益于集采规则优化、境外市场扩容、临床应用拓展等机遇,医疗器械企业有望开启成长新阶段。
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聚焦高值耗材与医疗设备赛道,依托资本市场支持,逐步构建全球营销网络,在医学影像、心血管介入等领域形成标杆企业。创新、出海、并购已成为行业主旋律。
科创板器械企业合计拥有发明专利约1.8万项,推动多款全球首创产品落地。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台全身PET/CT uEXPLORER、uMR Jupiter 5T设备及“零噪声”DSA成像技术;心脉医疗的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同类产品,相关技术获中国专利金奖;赛诺医疗的COMETIU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系统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系该领域全球首个获批产品;翔宇医疗布局脑机接口,已取得两款脑电采集装置注册证。
据Medical Device and Diagnostic industry发布的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排名,12家中国企业入选,联影医疗位列其中,居中国企业第三。
在内需承压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业绩重要支撑,医学影像、低温存储等设备企业全球化成果显著。联影医疗海外收入占比从上市初不足10%升至2025年上半年接近20%。海尔生物、山外山同期海外收入同比增幅达30%、41%,体现本土化布局成效。
医疗器械行业具研发周期长、细分领域多、品牌价值高等特点,并购成为企业扩展产品线、补足技术短板、强化商业化能力的重要路径。
在“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政策支持下,科创板医械企业积极推进产业整合,骨科、心血管介入、内窥镜等领域并购案例陆续落地。
三友医疗完成对法国骨科上市公司Implanet的跨国收购及对水木天蓬的资产整合。Implanet在2025年第二季度推动三友医疗美国业务收入规模扩大超四倍,上半年实现营收580.9万欧元,同比增长41.10%;水木天蓬超声骨刀产品借助Implanet渠道加速出海,营收显著增长。
惠泰医疗于2024年引入迈瑞医疗为控股股东,获得研发、营销、供应链支持。2025年上半年,其血管介入类产品覆盖率与入院渗透率提升,冠脉产品入院数量同比增长超18%;PFA产品累计完成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在全国多家头部医院实现准入并常规开展。
南微医学注重发挥并购标的渠道优势以深化海外市场渗透。2025年2月,公司完成对西班牙Creo Medical S.L.U.51%股权的收购,继在美、德、英、法、日等8国设立子公司后,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5%至8.98亿元,营收占比提升至58%,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同步提高。
年初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医疗器械行业高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在政策引领、自主创新与全球化战略推动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正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转型,从“抢滩登陆”向“本地融合”升级,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