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分为陈佩斯的电影,和其他电影”。7月25日,陈佩斯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正式上映。短短两天,这部电影便获得了8.0的高分,票房累计达1.76亿。然而,在这光鲜背后,隐藏着陈佩斯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曾经,他的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难以支付。如今,71岁的他仍在为自己的艺术梦想奋斗,然而新片却因种种原因被迫延期上映、压低排片率。最近的央视专访,让我们得以一窥他消失22年的真实处境。
在7月20日的央视专访中,陈佩斯带着新电影《戏台》出现在中国电影频道。见到镜头前的他,眼眶微红,轻声说道:“好久没有上过电影频道了。”主持人也提到,陈佩斯已经阔别电影32年,观众们不禁感慨,等待这位喜剧巨星的回归实在太久了。回顾为何电影上映如此漫长,陈佩斯表示,这些年他一直在打磨作品,追求更高的艺术质量。
陈佩斯与朱时茂的搭档关系深厚,然而二人却曾因与央视的纠纷而面临分道扬镳。1999年,央视将他们的小品未经授权出版成光盘,陈佩斯对此感到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选择了法律途径,最终胜诉,但这场官司对他们的事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此后,陈佩斯在娱乐圈的曝光率大幅下降,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一度成问题。
关于陈佩斯与央视的缘分,朱时茂曾用一句话道出真相:“佩斯是个认死理的人,眼睛里容不下沙子。”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实际上反映了陈佩斯在艺术追求上的执着。他曾表示,对央视的创作环境并不满意,虽然合作带来了知名度,却让他感到不自在。他想要追求纯粹的艺术表达,而央视作为主流媒体,必须考虑更多的商业因素。
在1998年春晚上的一次表演中,陈佩斯遭遇了设备故障,演出效果大打折扣,这让他彻底失望。为了不迎合低俗的市场,他选择告别这个熟悉的舞台,转向了话剧领域。尽管话剧市场小众且缺乏名利诱惑,但他认为,话剧更贴近观众,能更好地传递喜剧的内核。于是,他打造了自己的第一部话剧《托儿》,并亲自参与每个环节的制作。2001年,《托儿》首轮演出便获得了70万的票房,标志着他的艺术追求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陈佩斯对艺术的坚持体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戏台》即便在全球巡演360场后仍是一票难求,这无疑证明了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如今,他再次回归大荧幕,亲自演绎“侯班主”一角,并耗费两年时间精心打磨,力求还原最真实的表演。他始终相信,观众是用真金白银买票来看戏的,绝不能让他们觉得受到了亏待。
值得一提的是,陈佩斯与央视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断绝。他在2015年带着喜剧《好大一个家》重返央视,并在2021年担任总台的金牌导师,这也表明了央视对这位老艺术家的认可与敬重。71岁的陈佩斯,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令人敬佩。希望他能继续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欢笑与感动,也祝愿他身体健康,艺术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