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像庄稼一样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五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共话法治中国建设

   2025-07-27 kongyu1050
核心提示: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从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到仲裁解决跨国商事争议;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到化解乡里乡亲的矛盾纠纷……

图片

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从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到仲裁解决跨国商事争议;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到化解乡里乡亲的矛盾纠纷……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坚持法治为民,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7月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围绕“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主题,分享了他们践行使命担当的“奋斗者”故事。

刘沫含:让法治信仰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对我个人而言,最珍贵的收获是群众那句朴实的‘共产党好、法律公道’。”谈及五年的援藏援疆工作,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沫含动情地说,法治的温度足以穿越语言障碍和地域距离。

从雪域高原到伊犁河谷,刘沫含五年间累计为各族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000余份,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

图片

刘沫含 孟庆伟/摄影

“法治阳光不应因地域偏远而黯淡,律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法庭之上,更在于让法律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刘沫含说。

在律师执业和服务西部的实践中,刘沫含坚持做好三件事:制作汉藏、汉哈双语普法手册,将专业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能听懂的“家常话”;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减轻法院诉讼压力,降低群众诉讼成本;通过普法讲座,培养少数民族法治带头人。

一位维吾尔族大叔因经常参加她的法治课,不仅能处理简单法律问题,还成为收集民意的“法治信息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律师扎根基层,通过一件件案件办理、一次次普法宣传,让法治信仰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刘沫含表示,作为青年党员律师,她愿继续做法治中国建设的“铺路石”,用专业与坚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蔡小凤:以“火眼金睛”守护公平正义

在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看来,为让每位申请人在行政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需练就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从事行政复议工作十年,蔡小凤累计办理1000多个案件,她坚持一面倾听群众诉求,释法说理;一面检视行政行为,监督纠错,成功化解众多案件。

图片

蔡小凤 孟庆伟/摄

她还向相关部门制发20多份行政复议意见建议书,指出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力争“办结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域”。

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也是解决“民告官”争议、维护群众权益的救济渠道。2024年,我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近一倍,越来越多群众选择通过行政复议维护合法权益。

“我将始终以赤诚之心求最优解,公正办案、复议为民,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蔡小凤说。

魏官元:用“老魏党员摩托车”播撒法治种子

司法所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拖着不便的腿脚,在基层司法所工作31年。

司法所承担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十几项职能。魏官元骑着“老魏党员摩托车”穿梭于西村乡街头巷尾、田野之间,成功调解纠纷2400多件。

图片

魏官元 孟庆伟/摄

为让乡亲们读懂法条,他用西村乡“大白话”、乡音和身边故事宣传法律法规,释法说理。他认为,基层矛盾纠纷若处理不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他将摩托车作为流动宣传站,法律读本、政策图解发到哪儿、讲到哪儿。

“政策讲明讲透,人心就亮了。”魏官元说,作为司法所所长,最接地气的方法是依法办事,让法治像地里庄稼一样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惠及每个父老乡亲。

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时,魏官元发现,“乡亲们看重的不是腿脚快不快,而是心正不正,事处理得公道不公道”。

上个月,魏官元参加全国司法所长培训班,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他说,只要乡亲们需要“魏司法”,他将一直走下去,“不觉得苦,更觉得值”。

金其华:做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村委会主任、村“法律明白人”金其华,在基层坚守三十多年,见证法治乡村建设丰硕成果。

作为“法律明白人”,金其华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传递员、法治教育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实践引导员作用,投身“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让法治观念和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图片

金其华 孟庆伟/摄

他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板凳会”宣传普及实用法律政策。如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在当地深入人心。

“我们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作用越突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就越强烈。”金其华说,“法律明白人”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引路人”,要为群众说话办事,通过言传身教让信仰法治、厉行法治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张毅:以仲裁服务营商环境与国际公平

在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毅看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公正高效、国际通行的仲裁制度。

大到跨国企业商事争议,小到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小额争议,都可能提交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法律效力。因此,张毅始终对仲裁质量和公信力心怀敬畏。

“利用仲裁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高效便捷、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是我的职责。”张毅表示,17年来,他办理仲裁案件超4000件,感受到强大祖国是企业“走出去”最可靠保障,也是对中华儿女切身利益最有力保证。

图片

张毅 孟庆伟/摄

随着企业“走出去”增多,张毅办理大量协助出海企业化解纠纷、支持实体经济的仲裁案件。他表示,将秉持仲裁为民理念,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仲裁不仅为企业服务,也为人民群众服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公平正义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毅说。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加入,仲裁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张毅表示,他参与研发的广州仲裁委“云小仲”“仲小雯”等AI智能工具,已经可以实现在线远程立案等场景智能化应用,并对仲裁全流程进行有效管理,平均每个案件的处理时间减少了约30%,这使得整个仲裁程序更高效、证据更可靠、监督更有效。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