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长脸了:南充方锅盔全国开了50家加盟店(组图)

   2025-10-11 kongyu690
核心提示:  “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锅盔”。曾几何时,“打锅盔”成为外地人调侃南充不发达的用语。但如今“锅盔”扬眉吐气了,还给南


  “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锅盔”。曾几何时,“打锅盔”成为外地人调侃南充不发达的用语。但如今“锅盔”扬眉吐气了,还给南充人大大长脸:在四川、广东、湖南、西藏、吉林等地出现了近50家南充“方锅盔”的加盟店。南充的“方锅盔”还有更大“野心”:2017年下半年,生产锅盔夹层(锅盔罐)内卤菜、红油的工厂投产;对产品进行单独包装;择机把“方锅盔”开到境外。

  别人摆摊他开店

  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外地人在南充街头一逛,打锅盔的摊摊、打锅盔的小贩总会钻进眼帘。

  “锅盔以圆、方为主,圆为脆、方为酥。”中国绿色厨艺大使、南充市烹饪协会会长谢君宪,也是一个打锅盔的高手,他对锅盔颇有研究,他介绍,方锅盔起源于明清年间南充仪陇的一个小镇,盛行于南充、广安、阆中一带。

  谢君宪说,如今流行的南充方锅盔,多以独特的民间配方,融合现代烹饪工艺,口感酥脆化渣,“方锅盔锅盔罐内多塞入中华名小吃‘川北凉粉’,吃起来很安逸的。”

  在南充、广安、阆中一带,小贩们在路边摆个摊摊打方锅盔,已经几百年了。但方锅盔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则是最近10来年的事情。南充市嘉陵区返乡农民工郭晓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郭晓波回到南充,和姐姐一起在南充市顺庆区农科巷街边,扯了一个小摊摊,开启了他的“锅盔事业”。当时郭晓波的摊子很简单,“业务”就是打方锅盔,往方锅盔罐里面灌凉粉、卤牛肉、耳片,然后连肉(凉粉)带锅盔一起卖给消费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消费环境、消费品质的要求也会提高。”郭晓波和姐姐商量后,决定把路边的“锅盔摊”升级为“锅盔店”。2006年,他们在嘉陵区租下了一间店铺,方锅盔正式进入“锅盔店”时代。他的“锅盔店”是南充的第一家卖锅盔的门店。郭晓波没有想到,这个店铺竟然会成为全国方锅盔的总店。

  南充锅盔走四方

  锅盔入店,品质还得提升。除了传统的锅盔灌凉粉,郭晓波还研发了鸡丝、牛肉等多种特色锅盔灌。“传统小吃也需要创新,菜品也不能亘古不变。”郭晓波说。

  2014年4月,郭晓波成立了“锅盔公司”,并注册商标。郭晓波的方锅盔生意越来越好,国家、省、市级的奖项也得了不少。

  郭晓波心想,方锅魁好吃好卖,干脆整个加盟热线,开点加盟店,收点加盟费。消息传开,申请加盟的人还不少。

  截至目前,方锅盔的连锁店已遍布南充9县(市、区),数量达到30余家。在广州、湖南、西藏、吉林等地也落地开花。“截止目前,全国有近50家南充‘方锅盔’的加盟店……‘方锅魁’给家乡南充长脸了。”

  方锅盔全国遍地开花,技术如何支撑?郭晓波介绍,打锅盔是个技术活儿,每位加盟店在开店之前,都需要到总店进行学习培训,从打锅盔、炼油到卤菜制作,都要学习,店内最多可同时接纳 7-8 人培训学习,“不少食客都认为方锅盔最重要的是酥脆,其实凉粉的制作和红油的炼制,也是很考功夫的。”

  郭晓波坦言,因为地域的关系,目前为加盟者们只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但材料选购方面,更多还是加盟商们在其所在地购买,“经过学习培训,口感和味道上,都能达到8成相似。”

  各地食客口味有差异,方锅盔如何才能克服水土不服的毛病?对此郭晓波认为,方锅盔向外扩张时,味道需根据地域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可把地方风味小吃融入其中。

  而在加盟者的挑选上,郭晓波也有他自己的一番要求:“餐饮行业很辛苦,而打锅盔需要长时间站在高温灶台前,年龄最好在20-40岁左右。”

  锅盔未来在工厂

  在餐饮业转型中,各种特色小吃借势而为,跻身闹市,为餐饮业带来了活力。

  “传统美食想要走出去,一定要和现代科技结合。”郭晓波介绍,因为目前小吃多为手工制作,且原材料供应、制作工艺、服务方式还没有达到专业化的程度,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借助现代先进的食品工艺经验。

  方锅盔好吃不贵、经济实惠,而且新鲜可口、乡土气息浓郁。郭晓波认为,南充方锅盔的出路在于:成立工厂,加工生产锅盔灌里的卤菜加工、红油炼制等方面,形成一体化操作,后期还将对产品进行单独包装。“目前工厂正在选址,预计2017年下半年,工厂投产。”郭晓波说,工厂投产后,生产的卤菜、红油统一配送给加盟店,方锅盔的质量有了更好的保证。

  记者采访中发现,南充方锅盔的店招颜色五花八门,字体也没有统一,门面装修更是“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而南充另一名小吃“川北凉粉”直营店、加盟店的店招、店面装修统一格调,形成品牌效益。

  做大锅盔需努力

  南充方锅盔虽然在全国开了许多点,但真正做大锅盔产业,还任重道远。南充的“方锅盔”如何才能做大?

  “首先要把地方风味美食做成特色美食,进而成为大众美食。”谢君宪建议:在销售场景上下功夫,营造有特色的销售氛围;在挖掘食品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地方美食不能仅停留在食用层面上,还要与传统文化深入融合,如方锅魁和三国文化或红色旅游文化相结合,打好“文化牌”,这样才能让方锅盔走得更远。

  谢君宪说,在以锅盔为龙头的同时,菜品的创新与经营模式也要不断更新。在经营方式上,可以采取自助餐、套餐、快餐、外卖、网上销售、饮食文化节等形式,把产品做专做精,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目前,餐饮业已进入追求个性、品质和体验的时代,只有回归餐饮本质,增强品牌目的性消费,才能保持更长久的品牌生命周期。”

  南充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充很多小吃以作坊式的夫妻店为主。由于小店投资少、回收快,加上经验式操作,往往会在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低品质快速增长,从而降低了小吃的品牌效应,“要实现小吃规模化,就要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知名度,转变经营理念,统一规范标准,这样才能把小吃做大做强。”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陈俊君 摄影报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