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好莱坞商业大片《F1:狂飙飞车》风驰电掣而来,成为近期最令人瞩目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以其震撼的视听效果和精彩的赛车场面,让观众们在IMAX厅里沉浸了156分钟,完全顾不上看手机。然而,这部被公认为顶级视听大片的电影,在中美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票房表现。
《F1:狂飙飞车》是一部传统又工整的顶级商业大片,每一分钱的投资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影片的第一大惊喜是其工整的故事。它采用了经典的“王者归来”叙事模型,类似于《极速风流》。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昔日天才车手桑尼,被前队友、F1极速巅峰车队老板鲁本·塞万提斯(哈维尔·巴登饰)请出山,与傲气张扬的新星乔舒亚·皮尔斯(戴姆森·伊德瑞斯饰)组成搭档。车队面临出售危机,只有拿到分站冠军才能缓口气。这种设定虽然在体育电影中并不罕见,但影片的剧情紧凑,全程为赛道上的风驰电掣服务,尤其是皮特那张沧桑却依然帅气的脸,极具说服力。
影片的高潮部分,阿布扎比黄昏的决战,堪称近年好莱坞最惊心动魄的决战场面。桑尼佯攻前车引开防守,为乔舒亚撕开裂口;乔舒亚死战到底,最后“不小心”撞了对手赛车,以退赛为代价将桑尼推向终点线,送给他人生最后一个F1冠军。结局中,男主悄然离去,身影没入黄沙,镜头最后定格于他驰骋沙海的剪影,充满了诗意和力量。
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在《壮志凌云2》取得成功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导演风格:用最动感写实的视觉风格,呈现一个复古的好莱坞经典故事。这种风格在《F1:狂飙飞车》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电影的第二个惊喜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视听奇观。这种奇观分为三个层次:
- **身临其境的实感**:影片拍摄跑了全球8大赛道,90%实拍,IMAX+7摄像头全景捕捉真实F1赛道,赛时同步取景,大量第一视角主观镜头,车内外细节速切,将实拍的沉浸感和紧张感拉满。观众仿佛坐在赛车里,感受碰撞、超车,引擎声在胸口狂震。这种超车与撞击的实感,配合F1赛车发动机轰鸣的真实音效,带来的紧张感无与伦比。
- **镜头与配乐的珠联璧合**: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用赛车版《壮志凌云》的座舱内主视角镜头,把观众直接扔进驾驶舱,带来巨大的视听沉浸感。汉斯·季默的配乐更是锦上添花,当车身在高速行驶下震颤,引擎全速运转,再来几段摇滚金曲,观众的情绪被直接点燃。
- **决战时刻的静谧**:阿布扎比最后一圈的视点镜头,采用静音效果,观众仿佛坐在赛车上和独自驰骋的桑尼一同飞翔。那一刻,观众的激动情绪被带到顶点,真正感受到了极速的感觉。
电影的第三个惊喜是其对F1赛车的真实还原。影片深度还原了F1维修站战术、车队协作细节,包括轮胎策略、规则细节、进站换胎速度等,达到了顶级车迷也挑不出破绽的程度。这背后是与知名梅赛德斯车队的深度合作,汉密尔顿作为技术顾问,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在F1真实赛道上拍摄。观众能清楚看到车手和车队如何协作,如何调车,如何在最快时间换软胎。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F1的真实名场面,如桑尼在蒙扎的撞车,让人想起2019年F3车手Alex Peroni在蒙扎的事故。此外,影片还邀请了维斯塔潘、汉密尔顿、赛恩斯、拉塞尔等车手客串,让车迷们热血沸腾。
### 二、影片的三个“遗憾”
尽管影片在视听效果和赛车还原上表现出色,但在内地市场却未能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这背后有以下几个遗憾:
#### 1. 中年励志主题
影片的主题过于中年励志,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显得有些“土气”。桑尼作为一位因车祸事故退出F1的天才车手,被世界遗忘三十年后重新回归,这种中年直男的故事虽然感人,但对于年轻观众来说,缺乏吸引力。新一代观众更喜欢快节奏、多转折的故事,而《F1:狂飙飞车》的剧情相对传统,缺乏新意。
影片的时长达到了156分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显得有些冗长。虽然布拉德·皮特的巨星魅力足以吸引观众,但其他角色的表现却不够出彩。戴姆森·伊德瑞斯饰演的乔舒亚虽然有成长线,但情节并不亮眼。女技术总监的角色原本可以很出彩,但与皮特的感情戏却显得多余,进一步拉长了电影的文戏节奏。
#### 3. 老套的剧情
影片的剧情虽然完整,但过于老套。起承转合都在意料之中,结局也在观众的预料之内。新一代观众习惯了短视频的快节奏和多转折,对于这种传统的好莱坞励志体育片缺乏兴趣。影片虽然在赛车场面和特效上表现出色,但在故事创新上显得不足。
### 三、内地市场的困境
尽管影片在北美市场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功,但在内地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首日票房仅为1220万,周六暴涨9成,但也只有2309万。目前影片票房刚破5000万,猫眼预测内地总票房仅为1.43亿,还不到北美首日单日票房。
这种票房表现并非因为口碑问题。影片的烂番茄新鲜度为86%,MTC评分为70分,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5分,是今年评分最高的好莱坞电影之一。问题在于,影片的中年励志主题和老套剧情未能打动内地年轻观众。内地市场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具有创新性和快节奏的电影,而《F1:狂飙飞车》的传统风格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口味。
### 四、好莱坞在内地市场的退潮
《F1:狂飙飞车》的票房表现,也反映了好莱坞在内地市场的整体退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大片在内地市场培养了固定的观众群,一度使中国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第二大票仓。然而,进入2000年后,随着电影创意的枯竭,好莱坞进入“量产电影”的时代,电影更加流水线化,近年来更是每况愈下。漫威的第四阶段陷入泥潭,DC的票房也一再下滑,好莱坞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观众需求的敏感度。
《F1:狂飙飞车》虽然在制作上找回了对观众的尊重,但仍然无法改变好莱坞在内地市场的颓势。影片的复古剧情和真实赛车画面虽然令人热血沸腾,但在内地市场,年轻观众的口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更喜欢《哪吒2》《热辣滚烫》这样的本土电影,这些电影不仅在故事上更具创新性,而且更贴近观众的生活和情感。
### 结语
《F1:狂飙飞车》是一部制作精良、视听效果震撼的电影,但它在内地市场的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这背后既有影片自身主题和剧情的局限性,也有好莱坞在内地市场整体退潮的背景。尽管影片在北美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在内地市场,它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希望未来的好莱坞电影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地观众的需求,创作出更多既尊重传统又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重新赢得内地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