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销售假冒产品持谨慎态度,但消费者真的关心吗?
Mélissa B. 检查了一双 Saint Laurent 鞋。摄影师:朱莉·格拉斯伯格(Julie Glassberg)为彭博商业周刊拍摄
作者:Lindsey Tramuta
本文摘自《商业周刊》 2025 年 7 月 1日刊。
身着白大褂的梅丽莎·B.戴上薄薄的棉手套,轻轻地将一只桑给巴尔蓝色的爱马仕铂金包、标志性的橙色礼盒、布质防尘罩以及各种文件放在桌上。她退后几步,仔细查看这只价值1.8万美元的包,寻找任何凸起或弯曲的地方。她用指尖轻抚包盖,然后拿起袖珍放大镜,俯身仔细检查包盖上的一块钯金板。包上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但雕刻的文字却始终清晰锐利,字距均匀。“这是铂金包需要检查的关键特征之一,”她说。
她将目光转向缝线,检查其一致性和均匀性。她检查了包底的四个钯金脚,确保它们与其他五金件采用同一种金属制成,并且是用锤子敲打而不是用螺丝固定到位的。然后,她将目光转向拉链——确保它是爱马仕自制的,末端带有独特的H形锁扣。
检查爱马仕手袋的配件。摄影:朱莉·格拉斯伯格,《彭博商业周刊》
梅丽莎是法国奢侈品转售网站Vestiaire Collective位于法国北部城市图尔宽的鉴定中心雇佣的数十名鉴定员和催货员之一。该中心的前身是一家毛纺厂,是该公司在全球五个类似鉴定中心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在这个仓库般的房间里,摆满了一排排办公桌,周围环绕着带轮子的衣架。梅丽莎和她的同事们正在仔细检查网站上列出的包袋、裙子、鞋子以及各种其他奢侈品。他们的任务是识别来自日益复杂的操作环节的假货,这些假货有时使用的皮革来自与正品相同的制革厂,五金件也来自相同的供应商。
梅丽莎(公司拒绝透露许多团队成员的全名,因为担心他们可能被竞争对手挖走)把铂金包举到鼻子前,闭上眼睛,从上到下闻着柔软的皮革,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那股香味。“闻起来几乎甜甜的,”她说。最后,她检查了包的盒子,用手持紫外线灯仔细检查,又看了看发票和购买凭证。“这个,”她说,“是真的。” 耗时:15分钟。
用紫外线扫描快递箱。摄影:朱莉·格拉斯伯格,《彭博商业周刊》
打击造假对于二手奢侈品供应商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二手奢侈品的销售额持续增长——据贝恩公司称,到 2024 年将增长 7%,达到 500 亿美元以上——超过了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Vestiaire Collective去年的收入增长了 20% ,不过这家私营公司拒绝透露其全部业绩。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竞争对手RealReal也拥有十几家实体店,其销售额在 2024 年增长了 9.3%,达到 6 亿美元以上。欧洲最大的转售市场Vinted于 2023 年推出了一个奢侈品类别,该公司表示,虽然没有提供细节,但这个类别正在蓬勃发展。由于关税已经使进口到美国的奢侈品价格上涨了至少 10%,而且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二手市场可能会继续增长。
这更有理由进行真伪鉴定。2021年,Vestiaire 拒收的商品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因涉嫌假冒而被拒之门外。而如今,这一比例已超过一半。更重要的是,这些假货并非纽约运河街或巴黎跳蚤市场里那些廉价的仿制品。真正的问题在于业内所谓的“超级假货”——那些几乎与真品难以区分的仿制品,这使得像梅丽莎和她的同事们这样的人的努力更具挑战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表示,假冒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价值4670 亿美元的产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美国。去年,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没收了黑市价值 42 亿美元的假冒奢侈品,其中大部分是珠宝、手表、手袋和钱包。“这只是查获的金额——只是冰山一角,”巴黎一家历史悠久的贸易组织——科尔伯特委员会 (Comité Colbert) 的负责人洛朗·登内坎(Laurent Dhennequin) 说道。他感叹,自己的工作量已经变成了“无休止的假冒”。
香奈儿、爱马仕和路易威登等顶级品牌长期以来一直抵制二手市场,担心这会削弱对新商品的需求,并损害其严格管理的独家形象——然而,他们的商品却是 Vestiaire 和 RealReal 上最畅销的商品之一。最近,一些奢侈品公司开始接受转售,尽管他们并不情愿。2021 年,Vestiaire 开始与包括 Alexander McQueen 和 Mulberry 在内的五家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同年,旗下拥有 Gucci、Saint Laurent 和其他十几个品牌的开云集团收购了 Vestiaire 5% 的股份。开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当时表示: “二手奢侈品现在是一个真实且根深蒂固的趋势。”
在位于图尔宽的Vestiaire鉴定中心检查一件Celine夹克。摄影:朱莉·格拉斯伯格,《彭博商业周刊》
然而,一个问题是,目前还没有全球统一的真伪鉴定标准。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时尚法律研究所所长苏珊·斯卡菲迪表示,商标持有人确实保留了一些控制权,这迫使转售商必须谨慎调整其营销措辞。 “奢侈品转售公司倾向于吹捧其真伪鉴定流程,或将商品称为‘已认证’,而不是简单地称之为‘正品’,”斯卡菲迪说。“他们主要强调的是流程,而不是产品本身。”
例如,经销商StockX过去一直声称其销售的商品是“已验证正品”。但现在,该公司——耐克公司在2022年的一场诉讼中指控其侵犯商标权、假冒和虚假广告,该诉讼即将开庭审理——声称其商品是“StockX验证”。RealReal在2011年推出时坚称其商品“100%正品”,但现在其营销活动却强调其“认证标准”和网站的“正品保证”。
撇开语义不谈,对经销商来说,最好的法律辩护就是竭尽全力避免买到假货。Vestiaire 的 Tourcoing 真伪鉴定学院正是为此而生。新员工要接受至少 750 小时的培训,学习材料和生产知识、放大镜和紫外线灯的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防伪技术。在学习该公司 12 项真伪鉴定课程至少两个月后,新员工将专注于以下领域的鉴定:鞋履、服装、箱包、珠宝或配饰。
Vestiaire 的认证中心。摄影:Julie Glassberg,《彭博商业周刊》
物品到达图尔宽平台,要么是因为潜在买家支付了15欧元的验证费,要么是因为物品价格超过1000欧元(自动触发评估)。卖家越来越多地在网站上发布超高端奢侈品。最近,其中包括一块售价4.5万欧元的卡地亚青金石手表和一只售价12.5万欧元的爱马仕喜马拉雅手袋——这些物品过去可能都会在佳士得或苏富比拍卖行拍卖。
Vestiaire 表示,它与至少十几个奢侈品牌密切合作,但保密协议不允许透露这些公司的名称。鉴定主管 Victoire Boyer Chammard 表示,虽然合作方式因拍卖行而异,但合作范围广泛,从协助进行复杂的鉴定,到在 Vestiaire 鉴定学院指导培训课程,不一而足。
检查手表。摄影:朱莉·格拉斯伯格(Julie Glassberg)为《彭博商业周刊》拍摄
作为交换,她可以提供奢侈品制造商难以获得的重要商品:真正优质的仿冒品。Vestiaire 必须将检测到的任何假货退还给卖家,但它会在发货前收集数据。而且,卖家往往无法收回他们试图冒充真品的假货,这使得 Boyer Chammard 得以囤积这些假货,以供日后分析。“我们拥有关于他们品牌仿冒品演变的数据,可以分享,”她说道。
Vestiaire 表示,在 2019 年产品提交量激增后,该公司开始加大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这预示着未来身份验证将由技术驱动。欧盟去年出台了一项立法,要求所有新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家具都必须包含名为“数字产品护照”的身份证件。香奈儿 (Chanel) 已将自 1984 年以来一直随其皮具销售的金边黑色塑料真品卡替换为嵌入包袋中的全息图和微芯片,可通过扫描来验证真伪。
非营利组织Aura 区块链联盟 (Aura Blockchain Consortium )是由路威酩轩集团 (LVMH) 、普拉达集团 (Prada Group)、历峰集团(Richemont)和意大利时尚集团 OTB 集团于 2021 年发起的,该联盟利用专有区块链创建了标准化的数字身份证。例如,普拉达 (Prada) 将其用于购买再生黄金首饰时附带的真品卡。扫描卡片后,顾客可以验证(并转移)所有权,并获取有关采购和工艺的背景信息。“我们已经为 50 个成员品牌创建了 5000 万个数字身份证,而这仅仅是个开始,”Aura 首席执行官 Romain Carrere 表示。“利用这种级别的信息和附加功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无论长期解决方案是什么,更紧迫的问题是:消费者会在意吗?据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数据,自2019年12月以来,奢侈品价格平均上涨了54%,一些手袋的价格甚至上涨了一倍多。这种“贪婪膨胀”(愤愤不平的消费者称之为“贪婪通胀”),加上社交媒体上对质量下降的愤怒——歪斜的缝线、错位的图案、几个月后就会失去光泽的金色金属配件——助长了一种假货文化的兴起,在这种文化中,假货从禁忌变成了时尚。
Vestiaire 仓库收货。摄影师:Julie Glassberg,《彭博商业周刊》
据行业刊物《时尚商业评论》(Business of Fashion)报道,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曾故意购买过假货——从廉价的仿制品到几乎与正品难以区分的仿制品,不一而足。“我们如今看到的这种欣喜之情标志着人们观念的巨大转变,”时尚通讯《Shop Rat》的创始人埃米莉亚·佩特拉卡(Emilia Petrarca)说道。她指的是沃尔玛公司(Walmart Inc.)推出的一款售价78美元的仿铂金包“Wirkin”,去年几乎瞬间售罄。“假货,”她说,“已经被模因化了。”
但如果人类难以辨别一只包、一件裙子或一双鞋子的真伪——无论是否借助科技——这还有意义吗?奢侈品牌必须以无可争议的品质和令人向往的传承来证明其高昂的价格是合理的,否则,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清晰的真假界限,在如今这个重视可及性而非独家性的时代变得无关紧要。对于一个建立在形象、渴望和地位基础上的行业来说,最令人不安的错觉或许并非产品本身的真实性,而是那种认为真品值得付出高昂价格的信念。
本文出处: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5-06-20/fighting-luxury-fakes-at-vestiaire-collective-secondhand-marketplace